据说非洲角马迁徙一次大约三四千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方画了一个圈...
广州共生用一纪的时间,在广州市海珠区转了个圈,回到了最初的那一点。
角马是动物的本性,老人是政治家的举重若轻。共生的举动...咳咳...你听说过“宿命”这玩意儿吗?
籍曰:功成富贵不回乡,犹如绣衣夜行。什么?你问我“籍”是谁?快回去重新读一下初中历史,江湖上人称“霸王”的那个黑脸大胡子,便是“籍”。
胡汉山当年叉着腰曰:我胡汉山又回来了。
都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衣锦还乡的典型。共生不幸无意间厕身其中——06年从隔壁的金昌大厦搬出,一纪之后又搬回到隔壁。
离开时是“五六个人来七八条枪”,回来的时候老板可以志得意满,凭栏击节的哼一段“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假如会的话。一纪对于个人而言,的确算得上是历史。有谁能在之前离开的时候想到一纪之后的某一天,因为各种客观的凑巧而又回到原点呢!你大可以将之归怨为原来的创意园逼迁,时间仓促,等等,等等...扯这些,不如归到神秘主义一些的说法——宿命。或者叫鬼使神差。
建筑的本身和所在环境无疑让一个在设计圈打滚多年的办公空间设计公司感到心情沉重。不过“中隐隐于市”也未尝不可。不必学孟子他妈,自己儿子便前紧张非要怪人家太吵。
既来之,则安之。
旧有旧好,市井之味的好处,在于都不需要端着,不必动辄拿捏,方便开放。比起在现代化的楼塔里装成一只精致哀怨的雀儿来,反倒有些自在的轻快,甚至很有些鹤立鸡群的心理优势。
作为办公空间前区(公共区域)的设计,设计师在空间中置入了一个向四面伸展的爆炸形装置,如同一个多个方向的漏斗,连接着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成为交通核的同时又为各个空间提供釆光与通风。倾斜的黑白构图打破一些平衡,形成一些视错觉,活跃了空间气氛。
在后区(工作区域)的设计中,设计师则把握住功能流线、秩序清晰,空间简洁、干净的原则,用较为克制的适度设计与根据现有空间条件对症下药的轻量介入理念,只保持为公司人员习惯好用的常态化格局。使大家在搬迁之后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去重新适应环境,而能迅速安心的投入工作。尽可能的开放式办公能保持各部门之间的高效运转。
上世纪一次大战的时候,大英帝国的无畏舰序列里有一艘叫“阿金库尔”的七炮塔战列舰,是当时皇家海军舰艇中火炮最多,舱室最豪华的战列舰——马桶都是金的。但是整个战争期间,没开过一炮。或者讲没有任何一任舰长敢让这艘舰的主炮齐射一次。原因很简单,那原本是忽悠外国人而建造的样子货——七座炮塔的主炮同时开火,很可能会将军舰扯断。
作为工作的场地,既无必要“七炮塔”这样的样子货,也不必要追求日耳曼式的数字化带来的“酷”。它的本质就是一间办公室。能体现清晰的人员流线,工作秩序,也就展示出了一个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的设计。其余的,不在话下。